您当前位置:首页>道教音乐 >

茅山道教音乐在近代受到的破坏十分严重

时间:2012-05-25

茅山道教在清末以及日本侵化战争中,遭受了重大破坏,庙宇被毁,道士被杀害,规模锐减,已无当年三宫五观,遍布大茅、二茅、三茅等三山的宏大景象,以三宫之一的大茅山顶宫为例:在清代中期,一宫之内,就有十二房子孙、到本世纪50年代初,仅存   秀道院、迎旭道院、怡云道院等六房,而这六房中的每一房道士的人数也大大减少了。
50年代起,在新中国宗教政策的指引下,茅山三宫五观的道士联合起来,破除了各自的门户观念,统一称为“茅山道院”,并组织起茅山道教协会,茅山道教走上了新的道路。
十年文革动乱,使茅山道教又一次遭受重大破坏,使过云幸存下来的茅山道教科仪及音乐资料,遭受焚毁于尽的结局,这种毁灭性的打击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:1、解放以后,茅山道教协会成立,各宫观的科仪及音乐资料集中保管,这本是好事,但十年动乱之中,却变成了“集中焚毁”。2、 其它各地道观及著名道士,虽然无一幸免抄家,其所藏的资料均遭“灭顶之灾”,但江南正一道散居于农村的数量较大,他们中不少因改行、歇业,或因居住地偏 僻、乡邻关系较能保护等原因,使他们所藏的道教科仪及音乐的抄本,甚至法器、庄严、道衣等均“渡过难关”,而完整地保存下来了,而茅山道院的道士,均为出 家道士,全部居住在茅山,没有其它地方正一道那样有“意外保存”之可能。3、 茅山现在年高的道人,仅有十余人,加之文化水平不高,且又体弱多病,在回忆科仪和经文上有一定的困难。“茅山派”的科仪和各地正一道不相同,因而又无法参 考其他地方科仪文本。从上述情况可知,“茅山派”科仪及音乐,本来传人已不多了,现在残留的老道,如果不创造条件,帮助他们把茅山派的科仪及音乐,正确地 回忆出来,并录以成书的话,那就意味着“失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