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山,原名句曲山,西汉时,陕西咸阳南关茅盈、茅固、茅衷兄弟三人,来茅山创建茅庵,潜心修道,采药炼丹,为民治病,济世救人,遂将句曲山更名为三茅山简称茅山。
三国时葛玄曾居茅山学道;东晋时句容人杨羲、许谧传上清经,南朝齐梁间著名道士、炼丹家、医药学家陶弘景辞官归隐茅山,充实发展上清道派,开创道教茅山宗(又称茅山派),隋末唐初道士王远知敕建太平观,唐宋时期,茅山高道辈出,羽流云集,上清道派大兴,敕建宫观众多,极受皇室推崇;从魏晋至元代,茅山共有四十六代宗师传承,金元时北方兴起全真道,后不断南下,渐传入茅山,此时的茅山,宫、观、庙、宇、馆、殿、堂、亭、台、楼、阁、坛、精舍、茅庵、道院、丹井、书院、桥梁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300余座,5000多间;明代以后,茅山道教日趋衰弱。清末至民国间战火连绵,茅山道教宫观庙宇多遭焚毁,后仅存九霄、元符、崇禧三宫与德佑、仁佑、乾元、玉晨、白云五观,俗称三宫五观。抗战期间,日寇曾对茅山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扫荡,茅山仅存的三宫五观多遭破坏,所存亦多破烂不堪。
解放后,茅山原来的三宫五观合并为“茅山道院”,文革期间,宗教活动被迫中断,后仅存九霄与元符二宫破烂殿堂房舍20余间。
1982年至今茅山道院经过三十多年的修缮与建设,已形成了两宫一观的格局,即九霄万福宫、元符万宁宫与句容葛仙观。1997年在元符万宁宫后积金峰南侧山腰塑造了一尊高达33米的紫铜太上老君露天神像。2010年恢复重建原三宫的崇禧万寿宫,第一期工程目前正在施工中,2011年下半年对九霄万福宫的大部分建筑进行维修和改造并于年底竣工,2012年5月下旬进行第二期维修和改造工程,2012年底竣工。
目前市道协和两宫一观有在职道士39人,职工81人。市道协与两宫一观职能分开,两宫一观设立宫观民主管理委员会,由宫观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,目前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由道协副会长简祖洪道长任管委会主任,元符万宁宫由道协副会长冯可珠道长任管委会主任,句容葛仙观由道协副会长郑志平道长任管委会主任,1990年茅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