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>道教养生 >

上清养生修炼法

时间:2012-05-03

茅山上清派养生修炼可以最早从西汉《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》及《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》的要旨中得到一些情况。《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》卷首及卷末有唐朝著名道教学者吴筠序与跋,他认为此经曾是茅君传给大君(笔者按:大君今不可考)的。其序说:昔茅君上升留大君命术藏于山顶石室,俾吾守之,盖欲传夙分灵者也,汝格派气清,必有仙骨,乃出此九章,授予而去,嘱曰:此即所求之鱼兔也。道非身外,宝之,宝之。乃录其言为序。《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》当属茅君派系传承,经其门徒大君略加文字,即附解释之文,传行于世。《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》无署名,无序,其旨为服气法,至于《茅山贤者服内炁诀》也属于服气范围。
三茅真君认为,修真养生,首先要屈身问道,虚心请教,才是上士志腾云汉的胸襟。同时强调修真悟道之人,要明晓顿悟大道与人的关系,即人本于天地,同生于虚无,合天地,则能齐其寿,而人不能存其形,是道不负人,人负于道也。贤愚异,实清浊殊途,故吾之道,非升天之道,集神以为道(见《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》)这表明集神才合乎道,不集神,就不能致道合道。集神,是指炼养时,意念要集中,致身于虚无之境,视自身为一道体。这是功理其一。
 其二,修道,先修德,先修善。无德无善,无以感至人传授真诀。修德修善,即凡有利于人类的一切善事,都要尽心尽力去做,并要悯惜一切生灵,常怀慈悲之心。为善无大小,皆系阳;为恶无大小,皆系于阴。积善滋大,则阳气发而致祥;积恶滋深,则阴气作而为祸。故希寿之士,先凭阴德,后迎阳报者,即遐龄也。大君曰:如此之流,皆入仙格,服饵灵草,容壮难老。药则为里,术则为表,百神易集,形可长保。”(同上)修真养生,本是为了集致祥和之气充身,延年益寿,为人类有益事业多做贡献,而修善属阳,同时,修真又是炼阴返阳。所以,三茅真君特别强调修真养生先修德修善的至关重要性。
 其三,炼性致真,守形全生。修真养生者,要远声色,黜嗜欲,淡名利,由此灵气集。三茅真君说:冶容,夭寿之阶也;淫声,伐性之斧也;珍饰卮酒,动神之药也;轩冕缙绅,贲形之具也。此四者患靡不知之,无能舍之,舍之不得,谓之行尸。升天道远,全生道近,故不如习近。这就明确告诉养生者,修身养性,要尽量舍除一切不利于修道的事,若无丝毫舍除,练功修道,不会有什么进展,虽心力致于道,实与未修一样。修道是为了集灵气,若正己修身,看破尘缘,道业日进,灵慧清气时增。
 其四,禁忌。三茅真君说:雷电震雨,大风拔树,此乃天台怒,鬼神皆怖,是故拱立稽首,凛而兢惧,宴息于床,无行夫妇。如否者,鬼神夺算,病则难愈。大君曰:天威怒,阴灵皆怖,久则阴贼遁,死籍除,百神扶,此之谓登福于碎祸也。”(同上)各种功法皆认为行持前若天地气候不和时,不宜练功,这里又特别指出,遇到刮大风,下大雨,雷鸣闪电时,切忌房室之事,可见,色欲为修道第一祸端,不可不慎。
1.存思法
三茅真君存思法,从现存资料来看,属于上清经系炼养范畴。上清经系认为,人身五脏皆有与外界相应的诸神相暗合,若能静心养真,即可感通其神与己合一。存思的目的是外游之神返回自己身中,其原理为心宰性真,意住气从,至微而神,至幽而通。其法即:每逢三元( 上元正月十五日,中元七月十五日,下元十月十五日)及每月三七(即初七、十七、二十七) ,斋心端居,握固冥想,如到天宫金阙,如睹尊容。稽首礼拜,端拱止虑,息念为斋,则可感通上真,致真迎祥而降瑞气,使人精神潇洒,精力备增。同时,又指出:朝元无时,夜阑于密室,对北辰象,行此法,易感通也。”(同上)意思是存思朝元,每天夜晚均可行持,只看各人环境而已,若无每夜行持之条件,即可在每年三元之日以及每月三七之日存思。行功前,先鸣天鼓。鸣天鼓即两手掩耳,自然放于玉枕位置,右手中指用力弹左手中指,或左手中指弹右手中指亦可,只听似敲鼓声极佳,次数为6,目的用以集神。又法:伏枕,于夜睡前收光,澄心瞑目,想见太阳在关门上,太阴在丹田外,熟寝神集,神集气正,自无梦寐之患。
 
2.导引法
 导引,即四肢运动并配合行气、按摩、漱咽等动静结合的一种功法。导引使人百关开通,五脏畅通,六腑俱净,邪气不入,以图长生久视。按通俗的话说,有流水不腐、户枢不蠹之理。导引法,要求于夜半及平旦时修持。因夜半平旦,气清腹虚,行之有益。行持前,定息鸣天鼓以集神,无令耳闻。久则清气积于内,浊秽之气消亡也。”(见《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》)另叩齿也可集神,要求缓而有力,次数为24
 导引法也见于《茅山午朝科仪》中,其法吸收六字诀中嘘、    呵、吹等并与斋醮科仪相结合,起到了上以招致神灵致祥,下以清虚五脏六腑的作用,这即是上清宗坛对六字诀的活学活用。
3.炼气诀
 炼气时,正偃卧,徐徐漱咽,行气时,口不要闭,口吐气,鼻入气,避免冷风冷气入鼻。行气徐徐缩鼻,柔和用力,因气极满,难以复还。一呼一吸为一息,入5息,以一息可吐,且要微微吐出。一息用意念数至10,屈指至90息。疲倦时,可以60息为一意。《上清司命茅君修行指迷诀》说存思脾中黄气,大如鸡子,常存之,时有疲倦,当先炼气210息。炼气时,令腹平满,多入少出,闭气70息。不要频炼气,此时,气随发上,竟流四肢,热流下至脚涌泉,当徐徐调流,还至胃管咽喉,使气绕脐四圈,即还胃管。炼气时,若偃卧,日出时,当坐行炼气70息。炼气使人身体不知痛系,极痛处炼使疾愈。临夜睡,当常咽液,以千咽为佳。
 又法,炼气三规,又称三元。即炼气时,用意念住泥丸、绛宫、丹田。炼气偃卧,冥目闭口,两手张小腹,微缩鼻,腹不得随之,数至10息,70息,一咽。复存气入喉下丹田,平平涓泄;复70息,一咽小肋,小腹气上入泥丸,行之210息,令气莫交错,适守神气,五脏安和。此法使人精神备增,可治阴虚气衰,形体瘦弱,筋缓骨重,难以行步,容色枯焦,四肢无力等症。
4.食气诀
 食 气,又称服气,也叫吐纳。即每日服子后午前天地间的生气。服气的作用,先疗身疾疹,使脏腑宣通,肢体安和。服气须取天气景明之时,若风雨晦雾,不可服气, 只可入室静服内气。食气当选每人出生之日,或四时王相日。王相日,即春逢甲乙日,夏逢丙丁日,秋逢庚辛日,冬逢壬癸日。逢王相日服气或饮药,效果极佳。初 以九口满饮为佳。食气时,以枣含口中,可使口内华池甘露玉液自生。咽液10次 吃枣。三茅真君说:凡食气之道,气满为宝。一岁至肌肤充荣,二岁至机关和良,三岁至筋骨坚强,四岁至骨髓填塞。天有四时,故人食气亦应之四岁,即神与形 通。意思是修持食气四年,即应天地造化之节候,贵在坚持,可强身健体,神形合一。一般食气,即面向东或清晨面对太阳,调定呼吸,凝神静虑,用鼻微吸生气存 入丹田,但切忌呼吸短粗急喘。反之,练功方法不当,容易出偏差,不如不练。
此 外,还有十二月食气法。其原理是,用鼻取气为阳气,口取之气为阴气。十二月取气法,以每日日出与日落时行之。《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》说,正月朝食阳 气一百六十次,暮食阴气二百次。二月朝食阳气一百八十次,暮食阴气一百八十次。三月朝食阳气二百次,暮食阴气一百六十次,等等,食气时,意念默记鼻取气的 次数。食气毕,用意念领气转一周天。若未能按下列次数行者,也可转一周天,常行之,能与天地气息相契,真可谓暗合天机。
 
5.内气诀
《云笈七签》卷58收有内气诀,原题《茅山贤者服内气诀》。笔者认为,茅山自古为三真君修道场所,疑此诀为茅君派系,此法始传于唐朝。
 其法:侧卧,右肋著床,微缩两足,著头向南,面东,两手握固(大指在内,四指在外握拳),侧身卧适,闭气,取内气,极力开喉咽津,如此七咽,吐一次气。若生病服气时,一咽或两咽,吐一次气,然后,七咽一吐。
 又法,调息令呼吸均匀,咽40次,坐练盘膝,两手相叉抱膝,闭气鼓腹14次,或21次,气满即吐,毕,又如上法闭气14次或21次,吐1次 气,使腹调适,调息切忌气息喘粗,要细而长,均而匀。若练到此,身体出汗或头足皆热,说明真气已流通遍体。常行此法,三关百节宣通,老容返少,驻世延年。 服气本于胎息,若专一,无思虑,自合元化之功,久行其妙自知。行此法,常能爱精握固,闭气吞液,随之气化为血,血化为精,精化为液,液化为骨,则体坚骨 强,精神饱满而为真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