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>道教历史 >

灵宝派

时间:2012-05-25

灵宝派
灵宝派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。由东晋末年葛巢甫在古《灵宝经》传授基础上进一步造作“灵宝”类经典之后所肇建。
葛巢甫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 的从孙,生当东晋晚期。在此之前很久,即有灵宝经书的造作与传授。东汉袁康所作《越绝书》,载有神人授夏禹《灵宝五符》经的神话故事,略谓:“昔禹治水于 牧德之山,遇神人授以《灵宝五符》。后藏于洞庭之包山(今太湖西洞庭山)。”“至吴王阖闾时,有龙威丈人得符献之,吴王以示群臣,皆莫能识。乃今(使者) 赍符以问孔子。”孔子告之乃《灵宝五符》云云。葛洪《抱扑子·辨问》有类似的记载。并谓:“《灵宝经》有《正机》《平衡》《飞鱼振经》各一卷,盖以一篇为 一卷。葛洪《遐览》篇所录之书出自其师郑隐所藏,证明在郑隐、葛洪之前,确有《灵宝经》问世。现《正统道藏》所存《太上灵宝五符序》卷上,亦载有上述授经 故事,所述《灵宝经》渊源,大至与《越绝书》《抱朴子·辨问》之说合,只是略有增益,其书名亦同于《越绝书》之《灵宝五符》。据刘师培《读道藏记》考证, 此序及文与北周甄鸾《笑道论》及《御览》所引《五符经》文合,证明它确是古《五符经》。此《太上灵宝五符序》共三卷,只上卷之首段方为序文,其余为经,现 将三卷皆标作序,“乃标题之讹也”。刘师培又据《太上灵宝五符序》卷上之“《五帝官将号》章,详析五方帝名及五色;《太清五始法》章,以五藏、五常配五 行,并及孤虚五相之法”认为“均汉人遗说,即出自汉季,亦未可知。”由上可见,在东汉末,至迟到汉、魏之际,已有“灵宝经”如《灵宝五符经》的出现,只是 道士们为了神秘其书,将其托为夏禹或帝喾所授或所传。其托始之辞虽不可信,而出世年代较早,却是可以从书中反映的时代思想特征来断定的。
尽管灵宝经书出现的时间较 早,但其卷帙一直较少,流传也不广。直到东晋中叶,继杨羲、许谧造作“上清经”之后,葛巢甫以古《灵宝经》为基础,加以附会引伸,造作出大批“灵宝”类经 书,才使其卷帙有所增加。也正是在葛巢甫等大量造作“灵宝经”书的时间,大致在杨、许造经之后,到其以经书传弟子任延庆、徐灵期之前。杨、许造“上清经” 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(365),葛巢甫以经书传弟子任、徐在安帝隆安(397401)末。葛巢甫所造“灵宝经”,在社会上很快得以流传,当王灵期谐许黄民求受“上清经”时(在许黄民于元兴三年奉经入剡后),已是“风教大行”。据日本学者小林正美考证,葛巢甫造作的“灵宝经”,主要有《灵宝赤书五篇真文》《灵宝赤书玉诀妙经》等。
葛巢甫及其后继者在造作 “灵宝经”时,勾划出一个上自元始天尊,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谱系。《云笈七笺》卷三《道教所起》称:“今传灵宝经者,则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 帝,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,夏禹感降于钟山,阖闾窃窥于句曲。其后有葛孝先之类,郑思远之徒,师资相承,蝉联不绝。”
灵宝派所奉经典,以较早出 世的《灵宝五符序(经)《灵宝赤书五篇真文》,和稍后出世的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》(简称《度人经》)为最重要。但因《度人经》强调劝善度人,标出了该 派立教的主旨,故被后世灵宝派道士所特别重视,并被《正统道藏》收作第一部经书,因此后来《度人经》就成了灵宝派的祖经,许多道士皆为之作注。
灵宝派的基础信仰,仍是长生成仙。但因南朝时期所出的“灵宝经”大量汲取佛教教义,如因果报应,三世轮回,涅   灭度等,故而使它的成仙思想被染上浓重的佛学色彩。
灵宝派的修炼方法,主要是 符录咒术,用它来召神役鬼,消灾除病,也用它上通天神,使修道者名登仙籍。又特别重视斋醮科仪,疑为葛巢甫所撰《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》云:“夫学真仙 白日飞升之道,皆为斋戒为立德之本矣。”陆修列也谓“斋直是求道之本。”因此他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,特别是灵宝斋仪。此外,受上清派的影响,也讲 存神、服气、叩齿,咽津。从其重符录科仪方面说,它与天师道相接近,而与上清派有区别;从其强调劝善度人方面说,又与天师道和上清派都不完全相同。
陆修静虽对灵宝派的发展有很大贡献,但未见有弟子传承其灵宝经法者。因此灵宝派在陆修静之后的情况已不甚明了,且直至隋唐,也无灵宝道士显名于世者。大约至北宋初,方见灵宝派在江西清江县阁皂山形成传授灵宝经录的中心,被称为阁皂宗,使灵宝派再次显名于世。